
王新純(會計85級),1966年6月出生,1987年畢業于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工業會計專業,經濟學博士,高級會計師,199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在大慶市委組織部、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井下作業分公司工作時,先後擔任過副科長、科長、總會計師、常務副經理等職務,于2001年3月任井下作業分公司經理。
作為國家石油戰線的傑出代表,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踐者,作為一名中國企業五百強之首的大慶油田的企業經理人,王新純充分發揮自己擅于經營管理、精于經濟分析的專業特長,以企業發展為本,以國家需要為己任,艱苦創業,忘我工作,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内,将一個新成立的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發展成為擁有員工近萬名,固定資産20多億元,經營領域由原來三項猛增到現在的鑽井、修井、壓裂、油維作業、機械制造、環保項目、關停井治理等七大業務領域,經濟規模達到了25億元以上的全國最大、競争實力最強、跨地區、跨國經營的石油技術服務公司,為大慶油田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鑒于他的驕人業績,王新純先後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廉潔勤政模範、大慶市首屆傑出青年企業家、黑龍江省優秀廠長(經理)、第12屆黑龍江省十大傑出青年、第15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榮譽稱号。
王新純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榮譽後,在接受許多媒體的采訪時,給記者留下了博學的印象。他能将許多曆史名著中的精彩章節熟練地背誦出來,對中外管理的一些經典事例更是随口道來。
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需要優秀的管理人才。在大慶創建“百年油田”的實踐中,新一代大慶石油人秉承鐵人精神,用知識報效祖國和企業。幾年間,王新純使大慶井下作業分公司的資産從合并重組時的15億元,發展到現在的26億多元,公司經濟規模年增長達到30%以上。
2000年,大慶油田公司進行了一次大調整,将大慶油田井下分公司和修井分公司合并重組,組成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年僅35歲的王新純出任經理。他面臨的是主營業務鑽井、修井、壓裂工作量嚴重不足,近萬名員工、104個基層小隊,一年至少有兩個多月無活可幹的局面。
王新純知道不同業務、不同思維的“兩家人”走進“一家門”,思考問題和處事方式差異性很大,甚至有天壤之别。如何融合?王新純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知識的積累和實踐的能力,讓他抓住了兩個字:規範。用規範的力量,讓所有的人都在規範的跑道内奔跑,其中也包括自己。
整整半年,王新純跑基層,請專家,出台了10個方面50個管理辦法、4種内部經營機制和議事規則。為了保證這些規範能夠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實,他組織成立了督辦部門。在一周時間内,督辦部門督辦的問題最多時達100多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落實情況咋樣,到什麼程度,沒落實的原因是什麼,王新純心裡都有數。
王新純針對傳統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實際,總結出“以基層為根、以員工為本、下管一級、内部模拟市場”的管理經驗,就是讓公司内部的各基層隊形成甲、乙方關系,用市場之手取代行政之手。屬下20多個大隊級單位,如今誰給誰供應産品、誰為誰提供服務,都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動作,按照甲乙方的關系來相處,這樣既保證了生産質量,又提高了企業效益,員工也感受到競争的壓力。
以員工為本,王新純的诠釋讓員工十分感動。他說,企業的發展惠及不到員工,發展便失去意義。領導一旦有了這樣的認識,以人為本就會得到真正的體現。一次,王新純到基層調研,感覺有一點餓,便走入正在吃午飯的工人中間,拿了個饅頭吃了一口,涼的。瞬間,他把眼淚與饅頭一起咽下。他在批評下級的同時,也深深自責,他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沒過幾天,7輛餐車送到了壓裂大隊。如今,井下所有的野外施工隊都有了野外營房車,裡面的空調、微波爐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随後,大慶井下員工有了一年一次的免費健康體檢,從前偏僻的豐收家屬區有了鳥語花香,每一位困難員工都能得到及時幫助。
王新純出任經理後,堅信一切問題和困難隻有靠發展來解決。他請來專家、教授、工程院院士與本公司領導班子和員工代表一起對公司把脈會診,給公司進行了戰略定位:以鑽井、修井、壓裂和油田服務維護為主,集科研、設計、生産施工、技術服務為一體,發揮油田維護、改造挖潛、開發投産的主力軍作用,依靠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裝備、一流隊伍和一流的服務,開發國内外市場,成為主業突出、多元發展、跨地區、跨國經營的具有較強綜合實力和競争力的石油技術服務公司。依此定位,他的目光現實而又長遠,确立了“三年過渡、五年做強、十年跨越”的發展戰略。
發展,說起來容易,做好卻很難。在大慶油田内部市場,王新純要求員工要做到最好。他說,大慶是我們立足的根據地、生存的大本營、服務的主戰場。優質服務、誠信服務必須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這一觀念,通過大會小會灌輸,狠批猛批等,現已轉變為一種企業行為。由此,在大慶油田及國内外市場,他樹起了大慶井下誠信服務的品牌。
油田内部市場穩步發展後,王新純随後就着眼于油田外部市場的開拓。王新純要求員工,在給甲方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千方百計幫助甲方解決技術問題。在延長油礦、在吉林油田、在陝北南泥灣等國内市場,他們采用新技術施工,并為甲方獻計獻策,不僅使甲方得到了快速發展,也使自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王新純的這種全新的市場觀,使大慶井下迅速在國内市場站穩了腳跟。在大慶井下的施工地點中,出現了感人的場景:在延安,甲方挂出了“向大慶人緻敬”的特大條幅;在陝北,甲方殺豬宰羊送到大慶井下的營房駐地;在吉林,甲方主動送來火車票,催大慶井下的員工趕快回家過年……
在施工隊伍進入國内市場的同時,王新純也盯着國外市場,實施着跨國經營戰略。他說,企業要做強,一定要打開國外市場。2002年,印尼時局動蕩,在呼嘯的槍聲中,很多國際石油公司的代表跑了,王新純他們卻在堅守,他要為企業的發展拿到一份訂單,因為第一份訂單不尋常。在槍炮聲中,大慶井下作業分公司終于拿下了印尼修井項目的合同。随後,鑽井項目打入了印尼市場,獲得了千萬美元的合同……如今,這個分公司已與美國、阿曼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意向合同。現在,這個分公司的海内外市場收入達到了2.5億元。利潤是重要的,但王新純認為更重要的一是要培養員工的市場意識,二是培養一支過硬的隊伍,以謀長遠發展。
王新純認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是科技。因此,他出任經理後,會開得最多、最長的是技術座談會。
曾經有上級領導和技術專家在“診斷”井下作業分公司的壓裂技術時,提出一個很尖銳、然而又是核心的問題:壓裂的技術和方案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不論多深的井,不論什麼情況,都用同樣配方的壓裂,都用6立方米的沙子,俗稱“老六方”問題。
為了解決“老六方”問題,王新純在科技會上說得最多的是要解放思想,适應現在油田地質條件變化。他反複強調與時俱進的科技思想,使一項項科技新成果,應用到油田的科技增油中。
一個大型的技術服務公司,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王新純确定井下作業分公司的科研方向就是要為油田的勘探找儲量,為油田的開發提高采收率,用強大的技術實力去占領市場。幾年來,王新純全面創新科技體系,重獎科研人員,整合科技資源,針對生産中的難點、市場中的焦點,對重大課題實施“課題制”,開展全新的科研攻關。僅用4年的時間,大慶井下作業分公司研究的薄隔層、二氧化碳壓力等一批新技術,達到了國内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大慶油田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技術換資源的神奇力量。作為石油人的後代,王新純的願望是為國家生産更多的石油。他說,資源有限,而技術無限。他們公司也要學國外石油公司,走以技術換資源的路子,把技術當着一種産業來經營,以獲取更高的附加值。
合并之時,上萬人要重組。每一步的調整,都會涉及到每一個人的利益。重組初期時,王新純的辦公室最熱鬧,有時甚至是推不開門,堵門的是一條長長的“說情”隊伍……
誰都不答應,誰都會得罪。答應一人得罪萬人,這是王新純當時心裡的真實寫照。最後,他真的一個人都沒答應。重組一年後,搞民意測驗,計算機網上投票。王新純心裡說有底又沒底。心裡無底,是因為得罪了那麼多人,裁了一半的部門,兩家公司進行了百分之百的調整融合;心裡有底,是因為他心底無私,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企業、為員工。當最終投票結果是100%的滿意票時,他喜悅的心情無法言表。他說,真心為員工、為企業,員工是看得清楚的。記者在深入采訪中了解到,第一年的滿票,是因為王新純的公平公正,第二年至第四年的滿票,是他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人品。很多員工對記者解釋為何要投王新純滿意票時,他們形象地說,他(王新純)當時沒有給他們棗,是他們看到了王新純給他們種下了西瓜。現在人們都知道,隻要是為一線員工辦好事、辦實事的,在王新純那裡都是綠燈。
王新純說,缺乏學習能力對企業領導者是緻命的。王新純是個學習迷,鑽進書店可以站着讀幾個小時的書。知識的積累,使他對企業宏觀和微觀的駕馭更加得心應手。有好多親戚朋友和員工心中有解不開的“結”找他談心時,王新純能從心理、社會、現實等方面幫他們解開。一位親戚評價王新純說,王新純沒有給他任何有形的東西,卻給了他很多受用的精神動力。王新純在很多人心中成了“心理顧問”。王新純認為,現代企業領導要有這種能力。
王新純在4年時間裡,拉直了一個個問号,給了人們一個歎号。大慶井下在短短幾年内就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形象,完成了一個個艱難而成功的跨越,扛起了一面“全面和諧持續有效發展”的大旗。(轉自中國石油報2005年9月6日)